一、如何有效開展人工成本控制管理?
信息科技加上管理科學的發展,說成本控制,總有些隔靴搔癢的味道,成本不是控制出來的,成本是設計出來的,成本是激勵出來的,尤其是人工成本,不如只說成本管理。
如何利用管理來降低人工成本,只有管理才能全面系統合理地降低成本。比如: 提高員工技能熟練度、培養多能工,能提升效率、降低不良率,這能同時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還能提升產品質量。從研發設計的改進來降低操作難度,杜絕操作錯誤導致的不良產生,這也能同時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還能提升產品質量。從管理制度的公平合理和優秀的企業文化來提高員工的主動性,責任心,才能更快更好的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改進或引進新設備,提升設備的自動化?! ∵@些都是正真能讓人工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的正確的方法,但這些都超出了控制兩字所能描述的范圍,所以不如直接說怎么降低或管理。二、人工成本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范人工成本管理,合理提高員工工資水平,加強對本部和子公司人工成本的控制,根據集團人工成本管理辦法、單元成本效益管理模式的推進和精細化管理工作要求,結合公司實際,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及各子公司。
第三條 人工成本管理是反映公司管理成效的重要方面。人工成本投入必須以產出效益為基礎,產出效益的增長高于人工成本投入的增長。
第四條 人工成本管理結合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合理定編定員,調控人員總量,把好人員“進口關”,通過薪酬管理制度激勵員工積極努力工作,為企業多創效益,從而提高人工成本的產出效率。
第五條 人工成本增長應與公司經濟效益、財務增加值增長相適應,按項目劃分核算單元,實行歸口業務管理并監督執行,要合理調節人工成本投入水平,減少人工成本浪費,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支出,建立靈活高效的人工成本管理機制。
三、人工成本分析怎么做?
人工成本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分三類:一是人工成本總量指標;二是人工成本結構性指標;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標。
總量指標
人工成本總量指標反映的是企業人工成本的總量水平。
由于不同企業職工人數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來反映企業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該指標可以顯示本企業職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業聘用一名職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對于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人均人工成本能夠表示企業職工的工資和保險福利水平,也就能作為企業向勞動力市場提供的勞動力價格信號。企業要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吸引高素質的勞動者到企業來,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標,以便企業對人工成本水平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企業的生產發展。
結構性指標
人工成本結構指標是指人工成本各組成項目占人工成本總額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構成的情況與合理性。其中,工資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結構指標中的主要項目。
效益指標
人工成本效益指標(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標)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標,是進行企業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標,是一組能夠將人工成本與經濟效益聯系起來的相對數。人工成本效益指標包括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指標。其中勞動分配率、人事費中率為主要指標。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勞動對物化勞動的吸附程度,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大,反之,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小。該指標用于衡量企業有機構成高低和確定人工費用定額。由于各行業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因此,不同行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這一指標可能差異很大。
四、人工成本預警預測制度的主要內容?
在同行業中人工成本的比重,在產品成本中人工成本所占有的比重,部門管理中人工成本的比重來預測和衡量。
五、人工成本分析及思路?
人工成本分析的思路主要是:一個是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是否合理, 第二個就是人工成本的結構分配是否合理, 第三是如何降低人工成本。
六、人工成本管控方法思路?
(1)實行目標管理,嚴格控制總量。
(2)調整組織結構,提高工作效率。
(3)提升人員素質,調動能動作用。
(4)建立激勵機制,調動積極因素。企業內部要按照“市場決定價格,價格決定成本,成本制約用工”的原則,把成本層層分解,形成“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的人工成本控制責任體系,建立起責任主體自覺降低成本的激勵約束機制。
(5)強化成本管理,規范開支項目。加強對人工成本的管理,要做到三嚴格,包括“嚴格控制開支科目、嚴格控制開支標準、嚴格控制項目之間的合理比率”。